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北师大“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第三批入围团队“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师团队”获认定
发布时间:2025-09-09


近日,教育部发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和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方维海教授带领的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师团队经过两年创建,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心理学部陈英和教授带领的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成为我校第四支入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的队伍。



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师团队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入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


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由陈英和领衔,成员包括:林崇德、方晓义、罗良、蔺秀云、黄四林、刘霞、林丹华、寇彧、王大华、胡清芬、彭华茂、杨春亮、刘艳、刘然。



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推进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情况


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展心理研究院在岗的全部教学科研人员组成,共15人。该院是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国最早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机构,是国内公认的发展心理学旗帜和高地,在历次基地评估中均获优秀。团队现有资深教授、全国师德标兵1人(林崇德教授),国家教学名师1人(陈英和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方晓义教授、罗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3人(蔺秀云教授、黄四林教授、刘霞教授),是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凝聚、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团队,于2023年以陈英和教授、罗良教授为带头人,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图4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证书.jpg

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组建,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一、历史积淀深厚,团队建设成绩突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获评第一或A+,是我国心理学一级学科中唯一的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在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58位,其中发展心理学方向积淀深厚,实力尤为突出。

1985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中国儿童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朱智贤教授创建发展心理研究所起,发展心理学教师团队连续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持续攻关,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团队以国家教学名师陈英和教授为带头人,包含老中青三代优秀教师,传帮带机制健全。团队牢记并传承“将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立身之本”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引领学科发展”的宗旨使命,团结协作,共同服务于我国教育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战略需求。


二、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团队成员认真学习领会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获得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范院校明德教师奖、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4年教育部党组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五位模范教师学习,团队成员林崇德教授位列其一。







林崇德教授获评全国师德标兵、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


图9 陈英和老师-教书育人先锋照片.jpg






陈英和教授获评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


  团队成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注重思政引领。林崇德教授、黄四林教授等构建了我国新时代教师师德修养的培训课程框架与指标体系,以教育部文件向全国发布,成为指导全国16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课程的框架与标准;主持的“注重师德养成,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面向全国高校开设的《师魂》在线课程,覆盖学校320余所,引导广大学生理解师德内涵、提升师德修养。林崇德教授主编、陈英和教授副主编的《发展心理学》入选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

三、潜心教书育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团队教师高度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人均年授课超120课时,累计获教学奖励90余项,出版教材20余部,承担教改项目25项。

团队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育人理念先进,持续建设以“全面、全程、全域”三维立体全人发展理念为核心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平台,由陈英和教授领衔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由陈英和教授负责的发展心理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团队培育了四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三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教师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杰出教学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届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图14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奖章.jpg

陈英和教授带领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16 一流课程2.jpg

图18 一流课程4.jpg

团队近年来获四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图20 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png

团队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22 林崇德老师-杰出教学奖.jpg

林崇德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杰出教学奖


 图24 陈英和老师-优秀研究生导师.jpeg



陈英和教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届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未来教育人才与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并重。团队成员担任本科师范方向负责人,研制适合新时代教师的特色培养方案,创新“心理学卓越教师”特色育人模式,服务国家人才需求。设立“崇德”奖学金,支持毕业生前往中小学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团队培养了大量心理学、尤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卓越青年研究者,近两年,所培养的在读博士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毕业生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四、勇攀科学高峰,培育重大原创成果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主持人/总召集人

教育部重大专项

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林崇德

教育部重大委托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研究

林崇德

教育部重大委托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调研评估

刘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数据库建设及其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

陈英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构建与验证研究

罗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流动背景下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发展数据库建设及积极发展体系研究

林丹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滚动资助项目

流动背景下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发展数据库建设及积极发展体系研究

林丹华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学重大课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筛查评估与分级干预

蔺秀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素质教育中儿童青少年元认知发展及其作用的心理机制

陈英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农村留守儿童共情能力的评估研究

蔺秀云

团队近年来承担的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


 团队致力于构建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林崇德教授作为总召集人的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将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在思维发展这一研究领域,陈英和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儿童思维发展数据库建设及发展模式分析”开创性地提出了“三维度五指标”思维发展模型,研发了首个本土化儿童青少年思维能力测量工具,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思维发展数据库,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数据和政策建议。陈英和教授独立撰著的《认知发展心理学》,以清晰的逻辑线索、透彻的分析呈现了认知发展领域的理论演进及研究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图28 认知发展心理学2.png



陈英和教授独立撰著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左上,1996年版,右上,2013年版)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团队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脑智前沿研究,依托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队列研究”课题,在董奇教授的直接领导下,与全国近百家科研单位共同努力建设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数据库。

团队服务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建设成果显著。14人次现任重要学术组织负责人,8人次现任高水平国内外期刊主编或副主编。以团队成员为核心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是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收录为A刊核心,连续多年荣获“心理学最受欢迎期刊”,连续9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其复合类影响因子在我国心理学科杂志中位列第一。


图31 心理发展与教育-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png

团队主办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多次荣获心理学最受欢迎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五、服务“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


团队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拓展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在推进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方面,方晓义教授牵头承担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编辑项目”成果被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采用,自2016年起用于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截至目前,累计1500余所高校选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开展心理健康普测,累计覆盖3200万名大学生,对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蔺秀云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参与研发了“大有阳光心理平台”,构建涵盖五大系统、十大功能模块的智能化服务架构,已延伸至全国13个省76个区县,服务近5000所学校,惠及220万学生和23万教师,显著提升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图32 大有阳光心理平台1.bmp

蔺秀云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参与研发的“大有阳光心理平台”


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团队在林崇德教授的带领下集中攻关,确立了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建立了贯穿各学段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深化与创新性研究”延续该工作,回应新时代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左)及林崇德教授主编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右)


在劳动教育方面,由刘霞教授牵头原创性建构我国学生劳动素养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研制完成国家层面的首套标准化评估工具;开发设计基于劳动素养的教材体系,在全国发行200多万,入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先后有130余份咨询报告被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采纳,1份获得“国家高端智库项目”特别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将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将持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基础性工作,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3层       邮编:100875      
微信公众号